跳至主内容

特色老店

12 個景點
1

中國國貨公司

1952年,澳門工商界人士在廣州參觀華南物資交流大會後,認識到祖國物質富饒,工農業生產發展迅速,產品價廉物美,故籌設「中國土特產公司」批發部和門巿部,專營祖國產品,並於同年7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 1970年,本公司將門巿部改名為「中國國貨公司」,專營祖國各種加工產品,例如:工藝品、服裝、日用品、疋頭...

2

六記粥麵

開業於1945年的「六記粥麵」,讓許多饕客慕名而來,不少知名食評家也是其座上賓客,這裡也是澳門本地人喜愛的宵夜餐廳。 創始人李六先生於40年代在澳門沙梨頭一帶開設「六記」大排檔,售賣自家手工竹昇麵。1966年遷入海邊新街地舖,命名為「六記麵家」。1970年落戶沙梨頭仁慕巷,至今已超過七十載。而現在的...

3

同益百花魁醬園有限公司

天上下凡的仙女和肌肉結實的壯士,這對金童玉女,正是跨越近一個世紀的百年老店「同益百花魁」的招牌代表,伴隨着澳門人的成長。 「同益百花魁」於1903年由李錦、黎其釗和陳謙賢等人在廣東江門新會創立,1918年遷移到澳門,最初在沙梨頭設立廠房,十月初五街設立門市,以生產及售賣各式涼果和醬料為主。目前由第四...

4

吳廷記糕餅小食

「吳廷記」始創於1949年,自1954年起紮根澳門下環街。其店名源自「唔停叔」,是老顧客對勤奮工作的創辦人吳毓全先生的暱稱,後來吳老先生便以粵語諧音「吳廷記」為檔口取名。吳老先生初期以「擔挑檔」、「車仔檔」在澳門台山、紅街市、賣草地和司打口等地擺賣,席地架起炭火即場製作各款潮州和粵式糕點售賣,當中以...

5

沙利文有限公司

「土生葡菜」是由澳門土生葡人發展出來的獨特菜系,以豐富的配料烹調出揉合中葡特色的佳餚,於2012年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沙利文」開業於1961年,是一間備受推崇的「土生葡菜」餐廳,菜色融合葡萄牙、印度、非洲等地的元素及中國傳統美食的精華。其最初是一群土生葡人的聚會落腳點,以俱樂部會所...

6

美丹小食店

印尼歸僑李綴治女士於1972年在澳門文第士街創辦第一家「美丹小食店」,1975年遷往高士德大馬路店舖繼續經營,以傳統印尼美食吸引不少歸僑食客及街坊市民。2013年創辦人李女士的兩位姪仔李志勤先生及李志謙先生接手成為第二代經營傳承者。2014年再轉由家族第三代蘇家圖先生接手。 四十多年來「美丹」堅持與...

7

晃記餅家

「晃記」的店名是以創始人高晃先生的名字命名,其前身是茶樓,於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 已經營運,後因茶樓生意不佳而結束茶市,專心經營餅店生意,至今已有117年歷史,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店。多年來「晃記」店面的內部裝修沒有太大改動,時至今日顧客依然可以感受到店內的懷舊風貌。 掀開「晃記餅家」充滿懷...

8

盛記白粥

盛記白粥歷經三代傳承,用一碗樸素的白粥,在澳門人心裏留下深刻的印記。價廉物美、製作用心是盛記的立身之本。白粥、炸麵、蘿蔔糕、鹹肉粽、腸粉,傳統而簡單的餐食,在每個清晨為行色匆匆的人們帶來第一份鼓舞。父子相傳的生意裡,不變的是對古法烹飪的堅持。長久不變的味道裡,是幾代顧客的懷舊回憶。白粥平淡,卻是悠悠...

9

莫義記

莫義記成名至今已傳至第三代,由莫義記的兒子莫生和媳婦枝姐打理,以大菜糕、貓山王榴槤雪糕和木糠布甸等聞名於澳門,是大批遊客來澳必食的甜點。如果要追溯它的起源,便要時光倒流至二十年代的氹仔,當時的城市中心就是位於現今官也街至地堡街一帶,這裡的小販檔口林林總總,其中一個就是莫義記的前身,由枝姐的家婆經營...

10

最香餅家

旅客離開澳門時,總愛帶上幾盒伴手禮(手信),為旅程畫上完美的句號,而杏仁餅正是受顧客垂青的手信之一。有一間老店的炭燒手工杏仁餅遠近馳名,儘管位處內街,但仍有不少遊客慕名而至,連澳門本地人也對其讚不絕口,這就是「最香餅家」。 「最香餅家」始創於1957年,以手工炭燒杏仁餅聞名,口碑載道。店舖最初設在澳...

11

謝利源金舖

擁有150多年歷史的「謝利源」由謝瑜堂先生於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創立,先輩當年經營小生意,希望生意可以是“盈利的泉源”,再加上姓氏以作識別。 1910-20年代,「謝利源」更涉足絲綢百貨、白米糧油等生意。30年代在澳門首先發行購物券,通用於旗下的金舖、百貨行、絲綢莊及...

12

禮記雪糕

「禮記雪糕」由鄺禮敬先生於1933年創辦,開業初期,以手推車沿路擺賣雪糕,後開設自己的店舖,於60年代遷至荷蘭園現址經營,至今店內外都走懷舊樸素風,是澳門碩果僅存的冰室之一。現由第三代傳人鄺永燦先生接手。 上世紀70-80年代澳門經濟發展起飛,當時流行到冰室消暑,造就「禮記雪糕」業績的高峰年代。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