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澳七苦聖母小堂 路環九澳七苦聖母小堂建於1966年,為九澳居民,包括治療麻瘋病人的家庭及附近居民而興建。教堂的北門上有一幅壯觀的青銅色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畫像,是由一位意大利雕刻家為九澳居民創作的。 #客流狀況#宗教
2 三街會館(關帝廟) 三街會館之所在地原為昔日澳門之繁榮市區「榮寧坊」,故其門前之社壇現仍刻有榮寧社字樣,且有聯云「榮居康樂境,寧享太平年」。會館初設時只是商人議事的場所,後因館中設有關帝神殿及財帛星君殿,祀者日眾,廟宇成為會館的主要功能。 線上虛擬實景(VR) #虛擬導覽#客流狀況#世界遺產#宗教
3 大三巴哪咤展館 澳門哪吒信俗歷史悠久,世代相傳,2014年列入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展現澳門文化的多樣性,以及促進澳門哪吒信俗的長期保護和永續發展,由文化局籌建、大三巴哪吒廟值理會和街坊們支持協助的「大三巴哪咤展館」於2012年開幕,讓市民及遊客前往參與,深入了解哪吒信俗的節慶歷史文化。 「大三巴哪咤展館... #虛擬導覽#宗教#文化博覽
4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天主之母教堂(即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 聖保祿教堂附屬於聖保祿學院。該學院於1594 年成立,1762年結束,是遠東地區第一所西式大學。1835年一場大火燒毀了聖保祿學院及其附屬的教堂,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階。自此,這便成為世界聞名的聖保祿教堂遺址。本地人... #虛擬導覽#客流狀況#世界遺產#宗教
5 大堂(主教座堂) 該堂大約於1622年以三合土建造。主祭壇空間深遠,設計簡單,僅僅以彩色玻璃窗為背景,因為祭壇下面掩埋著16和17世紀的主教和聖徒遺骨,為教堂帶來無限的榮光。 #客流狀況#世界遺產#宗教
6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和墓室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位於大三巴牌坊後的聖保祿大教堂(天主之母教堂)遺址內。1990年至1996年間,澳門政府對聖保祿大教堂遺址進行考古、修復和再利用工程,並在昔日聖保祿大教堂主祭壇的位置,建造了墓室和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墓室和博物館於1996年10月23日落成揭幕。 墓室中央為一座花崗岩墓穴的遺址,墓主很... #宗教
7 主教山小堂 主教山小堂又稱海崖聖母小堂,1622年建於炮台旁,殿堂簡樸,山徑迂迴;1892年附近古堡拆除後,聖母堂得以擴大,逐步發展成今天宏偉之規模。鐘樓高聳入雲,十分莊嚴肅穆,配以花徑草叢,古樹濃蔭,建築端麗,環境優美,遊人甚眾。 聖母堂前築有高台,置有一大理石雕刻而成的聖母像,聖母雙手合拾,貌甚慈祥,面臨大... #客流狀況#宗教
8 包公廟及醫靈廟 包公廟及醫靈廟分別建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及廿一年(1895年),當年由於澳門發生一場大規模的瘟疫,古時醫學仍未達到一定水平,因此居民紛紛建廟驅疫,祈求心安。包公廟內主要祀奉包公。而醫靈廟位於包公廟旁,供奉睡佛、太歲等神祇。 #宗教
9 氹仔天后古廟(天后宮) 天后宮建於乾隆年間,根據廟內一口古鐘上鑄有「乾隆五十年置」的字樣,印證此廟至少在1785年已存在,是氹仔最古老的廟宇之一。天后即媽祖,相傳她從小懂得預言吉凶,常顯靈海上,幫助商人及漁民消災解難,化險為夷,故本澳漁民非常信奉。天后宮原有規模頗大,內存放珍貴古匾、古鐘、香案等珍貴文物。現僅存主殿供奉天后... #客流狀況#宗教
10 氹仔北帝廟 北帝廟是氹仔規模較大的廟宇之一,亦是氹仔區唯一一座內設有「拜亭」的廟宇。據廟內石碑記載,北帝廟至少有160年歷史。從前的氹仔島居民以漁民為主,對漁獲最為關注,由於民間信奉北帝有統理北方、治水禦火的神力,因此經常祭祀北帝,並在當地建立北帝廟。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的北帝誕,一連串的神功賀誕慶祝儀式在廟前舉行... #客流狀況#宗教
11 伊斯蘭清真寺及墳場 澳門清真寺座落在水塘及外港客運碼頭對面。據說,澳門清真寺最早是由跟隨葡萄牙軍隊來澳的回教徒所興建,這些回教徒是葡萄牙軍隊在果阿、孟買等地招募的士兵。清真寺始建於80年代初,鄰近的墳場葬有一些印度帕西人和各地的回教徒。這些墓地有逾百年歷史,見證了多個世紀以來,澳門一直是個具多元文化的社會,以及伊斯蘭教... #客流狀況#特色景點#宗教
12 東望洋炮台(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 東望洋炮台(修築於1622 年)位於澳門半島最高峰東望洋山之巔,俯瞰整個半島,炮台上建有一燈塔及小教堂。東望洋燈塔(建於1864年)是中國海岸第一座現代燈塔,其所在地面位置之座標值亦為澳門於世界地圖上之地理定位。 燈塔側的小教堂名為聖母雪地殿(建於1622年),教堂內的拱頂和牆身繪有彩色壁畫,其繪畫... #虛擬導覽#客流狀況#世界遺產#宗教
13 玫瑰堂 由聖多明我會(道明會)創建於1587年,是該會在中國的第一所教堂。教堂初時用木板搭建,華人稱之為「板樟廟」。又因教堂供奉玫瑰聖母,故又稱「玫瑰堂」。整座教堂建築富麗堂皇,其巴洛克建築風格的祭壇更是典雅精緻。教堂旁的「聖物寶庫」收藏了三百多件澳門天主教珍貴文物。 #客流狀況#世界遺產#宗教
14 花地瑪聖母堂 花地瑪聖母堂於1929年興建,1967年重建,服務澳門北部台山區居民。位於一處幽靜的院落中,教堂設計富現代感。廣闊的教堂前有寬敞的梯級,教堂內的紅磚牆上有一木製的十字架。 #客流狀況#宗教
15 哪吒廟 位於大三巴牌坊後右側,創建於1888年,改建於1901年,廟內供奉哪吒。哪吒廟與周圍建築相比,像一個建築小品,它不和舊城牆及大三巴牌坊競爭墩厚和雄偉,而是通過簡單裝飾材料以不同的虛實對比手法,體現其輕巧別緻的形象。 線上虛擬實景(VR) #虛擬導覽#客流狀況#世界遺產#宗教
16 哪咤古廟(柿山) 哪咤古廟(柿山),倡建於清初,於清光緒廿四年(1898年)進行過重修擴建。該廟實為一座以六根石柱支撐的方形風雨亭。廟內右側有一嬌小玲瓏的人字坡頂神龕,上有以麻石雕琢而成的石龕、神枱和香爐。神龕旁有一塊天然大石,相傳三百多年前哪吒太子曾在此石上顯靈。廟的左側有一有頂過廊,過廊下鑲有一塊露天石碑,碑上記... #客流狀況#宗教
17 馬禮遜教堂 馬禮遜教堂位於與東方基金會新會址相連的墓園內。這座基督教禮拜堂,建於1821年,曾於1922年重修。 教堂的窗門為拱形設計,別具匠心,教堂門前亮有別緻的小圓燈,周遭環境清幽脫俗。在這座本澳最古老的基督教傳道所內,只置有十張長椅,教堂頂部保持著年代久遠的屋樑,屋椽與兩把長吊扇,十分別緻有趣。 #客流狀況#宗教
19 望廈聖方濟各小堂 建於1907年,1938年重建,這座規模小但具有吸引力的教堂位置很接近望廈山,鄰近建有一所老人之家。教堂內部環境簡單而寧靜,設有一座黑色大理石祭壇,高聳的窗戶沿牆而建;教堂外圍則是舒適的庭院。 #客流狀況#宗教
20 望德聖母堂 望德聖母堂又稱聖拉匝祿堂,是澳門最早的一間華人教堂,在大堂前地的主教座堂建立以前,曾是澳門主教的座堂,為澳門教區成立後第一座主教座堂。每逢新任主教到澳就職,必先到望德堂領取法杖,以行使其權責。因此,望德堂在澳門天主教人士中享有崇高之地位。 由於昔日在教堂後側曾設有痳瘋院,故有人將教堂稱作瘋堂廟。 1... #客流狀況#宗教
21 菩提禪院 菩提禪院是氹仔最大的廟宇,雕樑華飾、建築宏偉,禪院內供奉全澳最大的釋迦牟尼佛像。該尊釋迦牟尼佛像連底部蓮座高5.4米,重約六噸,以青銅鑄造,佛像左手平放、右手平舉,法相尊嚴慈祥。 禪院佔地廣闊,除了有大雄寶殿及多個殿堂外,還有素菜餐廳,遊客可在此品嚐美味的齋菜。 #客流狀況#宗教
22 媽祖文化村 由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策劃興建的媽祖文化村,其主體建築 - 天后宮早前舉行落成慶典。天后宮的建築風格按照中國古建築的傳統規制設計和建造,是集閩南古建築藝術、宗教、民俗、文化、休閒等價值於一身的旅遊設施。 而文化村天后宮梳妝樓工程亦於03年12月10日舉行上樑儀式。梳妝樓是媽祖日常起居之所,是天后宮建築... #客流狀況#特色景點#宗教
23 媽閣廟 媽閣廟是澳門現存廟宇中有實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廟宇,也是澳門文物中原建築物保存至今時間最長的。該廟包括「神山第一」殿、正覺禪林、弘仁殿、觀音閣等建築物。早期稱娘媽廟、天妃廟或海覺寺;後定名「媽祖閣」,華人俗稱「媽閣廟」。 線上虛擬實景(VR) #虛擬導覽#客流狀況#世界遺產#宗教
24 聖安多尼教堂 約建於1558至1560年間,是澳門三大古老教堂之一。澳門早期的教堂大多經歷烈火洗禮,聖安多尼堂也不例外,今天我們看到的教堂是1930年重修後的規模。葡人婚禮多在此舉行,華人因此將之稱為「花王堂」。 #客流狀況#世界遺產#宗教
25 聖老楞佐教堂 創建於16世紀中葉,是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目前的規模形成於1846年。華人稱之為「風順堂」,有祈求「風調雨順」之意。教堂所在的地區昔日是高尚住宅區,所以教堂建築也顯得美侖美奐,教堂外觀的特徵是在歐洲古典式的基礎上帶有巴洛克風格。 #世界遺產#宗教
26 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 聖若瑟修院於1728年由耶穌會士創辦,在二百多年的辦學過程中,修院培養了許多中國和東南亞各地的教會人才,被老一輩的澳門人稱為澳門天主教的「少林寺」。與修院毗連的聖若瑟修院聖堂於1758年落成,本地人稱它為「三巴仔」,具有巴洛克建築風格特色。 #客流狀況#世界遺產#宗教
27 聖若瑟修院藏珍館 耶穌會士於1728年創辦聖若瑟修院。在近三百年來,聖若瑟修院不但為天主教培養了眾多傑出的神職人員,還與澳門的社會發展緊密相連,並對本土的文化、教育、藝術和慈善事業作出積極的貢獻。 聖若瑟修院收藏了不少典籍、油畫、聖像、禮儀用品等宗教文物。為了讓公眾有機會欣賞到這批珍貴的歷史藏品,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 #宗教#文化博覽
28 聖奧斯定教堂 由西班牙奧斯定會修士於1591年創建。教堂最初的建築非常簡陋,教士們便用蒲葵葉覆蓋屋頂來遮擋風雨;每當大風吹來,蒲葵葉便隨風飛揚,華人遠遠望去,覺得這情景像龍鬚豎起,就稱教堂作「龍鬚廟」。 #客流狀況#世界遺產#宗教
30 路環三聖宮(金花廟) 三聖宮又稱金花廟,早於同治四年(1865年)已建成。廟宇建築規模較小,只有一進深,從門外對聯可以得知路環的舊稱鹽灣以及曾經產鹽的歷史。昔日,路環有「鹽灶」、「鹽灶灣」及「迴瀾」等別稱。三聖宮供奉金花娘娘、觀音娘娘及華光大師。二百多年前,漁民搬金花娘娘神像到路環興建廟宇,三聖宮因而建成。相傳金花娘娘有... #客流狀況#宗教
31 路環山頂公園和媽祖像 路環山頂公園位於疊石塘山山頂。從石排灣郊野公園南邊的路環高頂馬路可以到達路環山頂公園。沿路環高頂馬路行走,經過釣魚區和路環樹木園以及路環步行徑的主要入口處。疊石塘山山頂上矗立著一尊媽祖像。這是迄今全球最高的漢白玉媽祖像。塑像由一百二十塊漢白玉石雕刻而成,身高 19.99 米,寓意澳門在一九九九年回歸... #客流狀況#宗教#戶外活動
32 路環天后古廟 天后古廟被認為是離島最古老的廟宇,約建於1763年。廟內仍保存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鐘,以及在四方亭上的「德垂澤國」牌匾和酒船。廟宇建築橫連三間,前後兩進,由山門及四方亭之間隔開。四方亭又稱拜亭,昔日曾用作社區議事場所。天后信仰在澳門十分普遍,漁民深信天后能保佑出海作業的人。 #客流狀況#宗教
33 路環聖方濟各聖堂 建於1928年,這座小教堂的建築形式類似澳門一般教堂的巴洛克式建築。教堂的外牆為白色,橢圓形窗戶及一座鐘樓,教堂前有一座紀念碑,以紀念當地1910年戰勝海盜一役。 教堂內本有一銀色骨箱,自1978年起移入,箱內盛載著聖方濟各的手骸聖鐲,現時已被送到聖若瑟修院收藏。聖方濟各在四百多年前跟隨傳教士自日本... #客流狀況#宗教
34 路環觀音古廟 觀音古廟約建於嘉慶五年(1800年),根據廟內碑文記載,廟宇由船戶集資興建。觀音信仰在澳門十分普遍,相傳觀音大士擁有慈悲為懷的善心,庇佑漁民出海平安歸來。觀音古廟歷史悠久,二百多年來默默守護著路環市區,同時見證著社區內的發展與變遷,與天后古廟、譚公廟及三聖宮合稱四廟,坊眾亦組成四廟慈善會管理廟宇的相... #客流狀況#宗教
35 嘉模聖母堂 位於氹仔嘉模前地的嘉模聖母堂,建於1885年,曾於1985年重修,是氹仔唯一的天主教堂。面臨大海,風景優美。教堂建有公園,種有植物,並設有石亭、石凳,供人休憩,是人們遊樂歇息的理想場地。 #客流狀況#宗教
36 蓮峯廟 蓮峯廟位於提督馬路,是澳門著名禪院之一,建於明朝,距今已有近四百年歷史。佔地遼闊,古樹婆娑,廟貌莊嚴肅穆。 蓮峯廟古名「天妃廟」,規模較小,供奉天后娘娘。從清朝時代起多番擴建,修葺而成今之規模。 現時主廟供奉觀音天后,此外,尚有武帝殿、仁壽殿、醫靈殿、神農殿、沮涌殿及金花娘娘痘母殿。 廟內有一石荷池... #客流狀況#宗教
37 蓮溪廟 蓮溪廟位於新橋永樂戲院側,創建至今已有二百餘年歷史,內裏供奉菩薩甚多,香火亦鼎盛。 蓮溪廟以其所在之地為名。澳門地形,宛似蓮花,故稱蓮島,由大陸通澳門之路視為蓮花莖,莖盡處有山拔起,稱蓮花山,又叫蓮峰。蓮峰之陽,昔有溪水一道,流於新橋坊間,稱作蓮溪。廟則建於溪之右岸,故稱蓮溪廟。 此廟始建於道光年間... #客流狀況#宗教
38 譚公廟 位於路環十月初五街尾,與中國大陸小橫琴島極接近。該廟建於清同治年間,距今已有百多年,是路環香火最盛的廟宇,廟內除供奉譚仙聖外,更加置有一隻由鯨骨雕製而成的龍舟,是一件已有百多年歷史的文物。據說摸過鯨骨會行好運,故善男信女進香後必順便一摸龍骨。而在廟外一塊刻有「鵝」字的巨形大石,亦為區內一個特色標記。 #客流狀況#宗教
39 觀音古廟及城隍廟 觀音古廟始建於明朝,由三所殿宇組成,分別有觀音殿、金花痘母殿及呂祖殿。由於當時古廟的規模較觀音堂小,所以亦稱「觀音仔」。 在觀音古廟旁邊的是城隍廟,約建於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原本屬於觀音古廟的右側殿,後來獨立成廟,是澳門唯一一座供奉城隍的廟宇。 #客流狀況#宗教
40 觀音堂 觀音堂又稱普濟禪院,是澳門三大禪院中規模宏大、歷史悠久、佔地廣闊、建築雄偉的一家。建於明朝末年,距今約三百六十多年,廟貌巍峨,深入三進,橫連幾座。 觀音堂之名聞遐邇,除在於其悠久歷史以外,更是簽署中美「望廈條約」的地方。 禪院為中國古翬飛式的佛教建築,具中國名山古剎的特色,禪院的首座是大雄寶殿,次殿... #客流狀況#宗教
41 觀音蓮花苑 暫停開放 位於宋玉生公園和何賢公園盡頭對開的人工島上。 觀音像高20米,由青銅製成,觀音蓮花寶座是一所佛教文化中心。中心內的展品為觀眾提供了有關儒家學說、佛教和道教等思想和宗教方面的資料。 觀音蓮花苑內除出售與蓮花苑及澳門博物館有關的紀念品外,還出售文化局的書籍和刊物,如有關澳門歷史的著作、檔案資料、文學作品... #客流狀況#打卡熱點#特色景點#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