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内容

客流狀況

114 個景點
1

「留聲歲月」音響博物館

博物館收藏了眾多百年前人類用來聽音樂的機器和各類古董電器,除了近距離參觀外,您更可欣賞到古董音樂及留聲機所發出一個多世紀前的美妙音樂;親身體驗人類科技先驅者的無比智慧,謱您見證音樂電器百年來從手動到電動的發展歷程。

2

九澳七苦聖母小堂

路環九澳七苦聖母小堂建於1966年,為九澳居民,包括治療麻瘋病人的家庭及附近居民而興建。教堂的北門上有一幅壯觀的青銅色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畫像,是由一位意大利雕刻家為九澳居民創作的。

3

二龍喉公園

二龍喉公園位於士多鳥拜斯大馬路,松山西麓,具歐陸特色。 昔日的二龍喉宮,是本世紀早期的澳督官邸。澳督遷出後,庭院開放供大眾遊覽,於是改建成公園。二龍喉公園,因進門左邊的園址原屬香港何東紳爵的物業,建有一道圍牆,稱何東山,當年擴建公園時,何東捐出毗連的山地,所以也稱何東花園。 公園種植多種花木,並砌挖...

4

十月初五街

十月初五日街是澳門著名的一條老街,街道取名是為了紀念葡萄牙在1910年10月5日發生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澳葡政府為紀念此事,將原名泗「口孟」街,更名為十月初五街。這一帶的懷舊氛圍濃厚,也有許多店家與美食餐廳值得探訪。

5

三街會館(關帝廟)

三街會館之所在地原為昔日澳門之繁榮市區「榮寧坊」,故其門前之社壇現仍刻有榮寧社字樣,且有聯云「榮居康樂境,寧享太平年」。會館初設時只是商人議事的場所,後因館中設有關帝神殿及財帛星君殿,祀者日眾,廟宇成為會館的主要功能。

6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天主之母教堂(即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 聖保祿教堂附屬於聖保祿學院。該學院於1594 年成立,1762年結束,是遠東地區第一所西式大學。1835年一場大火燒毀了聖保祿學院及其附屬的教堂,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階。自此,這便成為世界聞名的聖保祿教堂遺址。本地人...

7

大炮台

大炮台創建於1617年,至1626年建成,名為聖保祿炮台,澳門居民多稱為「大炮台」。炮台佔地約一萬平方米,呈不規則四邊形,是當時澳門防禦系統的核心,構成一個覆蓋東西海岸的寬大炮火防衛網。 線上虛擬實景(VR)

11

小型賽車

位於路環石排灣的路環小型賽車場佔地近5萬平方米,賽道全長1.2公里,寛度10米,為東南亞區內其中一個最刺激的小型賽車跑道,也是港澳區內唯一的小型賽車賽道。全新舖設的賽道,符合國際認可的B級賽車場規格,讓車手能一展所長,感受箇中的極速快感。

12

中西藥局舊址

中西藥局舊址位於草堆街80號,約建於1892年以前,是典型的下舖上居式舖屋,孫中山先生於1893年在上址開設藥局,是澳門歷史上最早記錄有華人開辦售賣西藥的藥店與西醫門診之一,大屋其後經過多次的租售及轉讓,曾用作道館、疋頭行等。至2011年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購入,進行修復工作,並因應活化需要增設相應...

13

中華民族雕塑園

中華民族雕塑園是澳門唯一以民族雕塑為主題的展示園,分為雕塑展示區及展覽館兩部份。雕塑展示區展示了五十六尊以中華民族形象為主題的雕塑,這些雕塑在園內的位置,是參照了各民族實際聚居的區域位置而安放的,參觀者根據雕塑的形象、位置和方位,便能清楚地了解該民族的特性、在國家的分佈和生活區域。展覽館主要透過圖片...

14

仁慈堂大樓

仁慈堂於1569年由澳門首任主教賈尼路創立,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故名「仁慈堂」。成立後,仁慈堂開辦了中國第一間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並設育嬰堂、痲瘋院、老人院、孤兒院等機構。仁慈堂大樓修建於18世紀中葉,至1905年形成今天的面貌,具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15

仁慈堂博物館

仁慈堂是本澳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於1569年由澳門天主教第一任主教賈尼路創建。 館內展品主要包括代表仁慈堂歷史的文物以及天主教教會祭器用品,集中反映出天主教來到亞洲並且在鄰近地區傳播教義而衍生的文化特色。 最令人注目的展品是一部1662年的「澳門仁慈堂章程」手抄原件,它是該堂最早、保存最久的歷史文...

16

主教山小堂

主教山小堂又稱海崖聖母小堂,1622年建於炮台旁,殿堂簡樸,山徑迂迴;1892年附近古堡拆除後,聖母堂得以擴大,逐步發展成今天宏偉之規模。鐘樓高聳入雲,十分莊嚴肅穆,配以花徑草叢,古樹濃蔭,建築端麗,環境優美,遊人甚眾。 聖母堂前築有高台,置有一大理石雕刻而成的聖母像,聖母雙手合拾,貌甚慈祥,面臨大...

17

加思欄花園(南灣花園)

加思欄花園位於葡京酒店附近的加思欄兵營前,又稱南灣花園。 花園分為高低兩部份:低部位於南灣街與家辣堂街之間;高部再分兩級,有石階相連,位於家辣堂街與兵營斜巷、加思欄新馬路及東望洋新街之間。 園中植有綠樹花卉,並有石椅紛陳其中,常有遊人在其中閑坐歇息。在公園旁邊的八角亭圖書館,昔日為花園的酒水部,現在...

18

市政牧場舊址(牛房)

市政牧場舊址最早於1912年興建,用作牛肉專賣承充商停放以及檢疫牛隻的地方,1924年原址重建成現時的模樣,其後牧場於1987年遷往青洲,市政牧場一部份被改為貨倉使用,另一部份則被規劃為展覽空間之用。 市政牧場舊址為兩幢平行的大型桁架結構的平房,紅褐色屋頂與土黃色牆身展現濃厚的葡式折衷主義建築風格特...

19

民政總署大樓(現市政署大樓)

民政總署大樓(現市政署大樓)前身為市政廳,建於1784年,後曾多次重修,目前規模是1874年重修時形成的,具有明顯的南歐建築藝術特色。二樓的圖書館於1929年啟用,以葡國瑪弗拉修道院的圖書館(Biblioteca do Convento de Mafra)為設計藍本,裝潢和傢具陳設具有濃厚的古典氣息...

20

氹仔天后古廟(天后宮)

天后宮建於乾隆年間,根據廟內一口古鐘上鑄有「乾隆五十年置」的字樣,印證此廟至少在1785年已存在,是氹仔最古老的廟宇之一。天后即媽祖,相傳她從小懂得預言吉凶,常顯靈海上,幫助商人及漁民消災解難,化險為夷,故本澳漁民非常信奉。天后宮原有規模頗大,內存放珍貴古匾、古鐘、香案等珍貴文物。現僅存主殿供奉天后...

21

氹仔北帝廟

北帝廟是氹仔規模較大的廟宇之一,亦是氹仔區唯一一座內設有「拜亭」的廟宇。據廟內石碑記載,北帝廟至少有160年歷史。從前的氹仔島居民以漁民為主,對漁獲最為關注,由於民間信奉北帝有統理北方、治水禦火的神力,因此經常祭祀北帝,並在當地建立北帝廟。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的北帝誕,一連串的神功賀誕慶祝儀式在廟前舉行...

22

氹仔市政花園

位於氹仔嘉模前地百年教堂側的公園,面臨大海,風景優美,公園的設計充滿歐洲風味,遍植蒼松翠柏,並設有石亭、石凳,供人休憩,是人們散步歇息的好去處。 沿著公園前的之字形小徑可通往海邊馬路,而富有歐陸情調的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就座落在那裡。

23

白鴿巢公園

白鴿巢公園佔地廣闊,是澳門最古老的公園之一。園內小山環疊、古木參天、濃蔭遍佈、鳥語花香、曲徑通幽。每日均有不少市民到此運動、休憩、耍太極、下象棋,有的更提著精緻的鳥籠,帶同心愛的雀鳥一起去呼吸新鮮空氣。 百年前,此處為葡籍富商馬葵士寓所。因他曾飼養數百隻白鴿,白鴿棲於屋宇,遠觀若巢,遂得名「白鴿巢...

24

白鴿巢前地

位於澳門著名的白鴿巢公園前面,鄰近民居,歷史建築東方基金會會址、聖安多尼教堂,以及著名的基督教墳場就在附近。白鴿巢公園內的綠樹林蔭延展而出,兩旁設有長椅,是居民休憩的好去處。

26

伊斯蘭清真寺及墳場

澳門清真寺座落在水塘及外港客運碼頭對面。據說,澳門清真寺最早是由跟隨葡萄牙軍隊來澳的回教徒所興建,這些回教徒是葡萄牙軍隊在果阿、孟買等地招募的士兵。清真寺始建於80年代初,鄰近的墳場葬有一些印度帕西人和各地的回教徒。這些墓地有逾百年歷史,見證了多個世紀以來,澳門一直是個具多元文化的社會,以及伊斯蘭教...

27

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

澳門同善堂自1892年成立,至今已有百多年歴史,是澳門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之一。經過橫跨三個世紀的運作,累積了不少歷史性文件與物品,當中蘊藏著鮮為人知的事迹以及動人的故事。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的內部建築結合了中西文化的特色,館內陳列具歷史價值的文物資料,向參觀者展示了百多年來澳門社會的變遷、中華慈善...

28

何東圖書館大樓

建於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以前,原主人為官也夫人(D. Carolina Cunha)。香港富商何東爵士於1918年購入該大樓,作為夏天來澳門消暑的別墅。逝世後,其後人根據他生前的遺囑,將大樓贈予澳門政府作開設公共圖書館之用。1958年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 線上虛擬實景(VR)

29

何賢公園

何賢公園位於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圓形地的東方拱門和友誼大馬路之間。 公園中央設有噴泉,四周有多個出口,小徑縱橫,四通八達。園內設施齊備,有兒童遊樂場、涼亭、刻有棋盤的方桌、圖書館、茶座以及露天廣場。

30

宋玉生公園

宋玉生公園位於友誼大馬路另一側的外港新填海區內。 填海區盡頭對開的人工島上建有觀音像。 園內環境優美,種滿棕櫚樹和灌木。公園的一側設有音樂噴泉,其水柱造型、組合千變萬化;另一側為荷塘拱橋,橋下池水清澈,有鴨子和錦鯉於水中嬉戲,一派悠然自得與人同樂的景象。

31

沙梨頭圖書館

原建築由七幢舊建築群組成,建於三十年代,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建築風格富有澳門昔日內港沿海的建築物特色,採用“騎樓式”的建築設計,騎樓建築是歐陸與東南亞地域建築特點相結合的一種建築形式,類似的建築物在澳門已為數不多。

32

亞婆井前地

亞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lilau),這裏以前是澳門主要的水源,又靠近內港,是葡人在澳門最早的聚居點之一。澳門葡人民謠說︰喝了亞婆井水,忘不掉澳門;要麼在澳門成家,要麼遠別重來。

33

典當業展示館

新馬路末端座落著一幢原為當舖的建築物,現已改建為典當業展示館。 典當業是一門古老的行業,在現代銀行系統成立之前,典當業是澳門和中國其他地方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份。 這座建築物於1917年落成,名為德成按,原屬富商高可寧。 整座建築都是以防火、防水、防盜和防土匪為目的而設計。 現時典當業已經式微,傳...

34

冼星海紀念館

冼星海是我國近代音樂史上作出偉大貢獻的人民音樂家,他出生於澳門一個漁民家庭,經過刻苦和精進的探索,融合中西音樂技法,在短暫的四十年創作出眾多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洋溢著根植澳門的兼容並蓄的人文氣質。其代表作之一的《黃河大合唱》在抗戰期間廣為傳唱,鼓舞全國人民抗戰的士氣,激發愛國情懷。 澳門特區政府設立...

35

東方基金會會址

建於18世紀70年代,原址是葡國皇室貴族俾利喇(Manuel Perreira)的別墅。該建築可能是澳門首幢別墅式花園的豪華住宅。20世紀60年代後曾改作賈梅士博物館,現為東方基金會會址。

36

東望洋炮台(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

東望洋炮台(修築於1622 年)位於澳門半島最高峰東望洋山之巔,俯瞰整個半島,炮台上建有一燈塔及小教堂。東望洋燈塔(建於1864年)是中國海岸第一座現代燈塔,其所在地面位置之座標值亦為澳門於世界地圖上之地理定位。 燈塔側的小教堂名為聖母雪地殿(建於1622年),教堂內的拱頂和牆身繪有彩色壁畫,其繪畫...

37

玫瑰堂

由聖多明我會(道明會)創建於1587年,是該會在中國的第一所教堂。教堂初時用木板搭建,華人稱之為「板樟廟」。又因教堂供奉玫瑰聖母,故又稱「玫瑰堂」。整座教堂建築富麗堂皇,其巴洛克建築風格的祭壇更是典雅精緻。教堂旁的「聖物寶庫」收藏了三百多件澳門天主教珍貴文物。

38

玫瑰堂聖物寶庫

每當走到議事亭前地的盡頭,一定會被既莊嚴又美麗的聖母玫瑰堂所吸引,菊黃色的外牆和墨綠色的門窗令她散發著迷人的青春氣息。其實這是一座已有幾百年歷史的教堂,經過重修和粉飾,回復了她光彩的原貌。 維修期間,工作人員在教堂內的古舊櫥櫃中找出許多聖像、禮儀用品和祭衣。這些珍貴的物品現今陳列在教堂旁的聖物寶庫內...

39

花地瑪聖母堂

花地瑪聖母堂於1929年興建,1967年重建,服務澳門北部台山區居民。位於一處幽靜的院落中,教堂設計富現代感。廣闊的教堂前有寬敞的梯級,教堂內的紅磚牆上有一木製的十字架。

40

花城公園

位於氹仔新建住宅區的中心。 它是一座具中國古典園林韻味的公園,四周有圍牆。園內設有涼亭,池塘裡種滿荷花,有兒童樂園及一處可以滑旱冰和玩踏板車的地方。

41

金蓮花廣場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門回歸祖國的第一天,由中國國務院贈送的大型鑄銅貼金雕塑「盛世蓮花」於綜藝館前金蓮花廣場揭幕。 「盛世蓮花」主體部分由花莖、花瓣和花蕊組成,共16個造型,採用青銅鑄造,表面貼金,重6.5噸;基座部份由23塊紅色花崗岩相疊組成。雕塑總高6米,花體部份最大直徑為3.6米。 蓮花盛...

42

俊秀圍/俊秀里

俊秀圍以往匯集懷舊和古董店家,而現時則有不少特色餐廳和小店進駐,逐步發展成為新舊融合的文青小巷。巷弄兩旁的文創商店及路上的新潮塗鴉,配合空中掛滿了裝飾,是文藝青年的新興打卡熱點。

43

南灣 ‧ 雅文湖畔

南灣 ‧ 雅文湖畔,是由文化局、體育局、旅遊局及澳門旅遊大學共同合作,結合水上遊樂設施、特色餐飲及文創產品銷售項目,將南灣湖畔一帶打造成為富特色的休閒廣場,為居民及旅客提供多元的旅遊服務及體驗,並為澳門創造更多文化旅遊休閒元素。 創意 欣悅展能藝術工作室 澳門扶康會旗下一個針對不同特殊需要人士,學習...

44

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

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位於澳門半島西北角,關閘附近。公園入口處豎立著孫中山先生的全身塑像。 公園景觀分成兩部分:東北部為中式設計,有人工湖、曲橋、涼亭和小樓;西南部為西式設計,有多功能的體育設施和溫室。東北部的涼亭建在人工小山上,在這兒可眺望珠海的拱北;小樓紅墻綠瓦,幽雅恬靜;曲橋迂迴,景致迷人。 公園...

45

耶穌會紀念廣場

位於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大三巴的石階下,廣場由古老的小碎石舖設而成,與雄偉的大三巴牌坊連成—體,形成古樸優雅的文化環境。四周建築建於1920至1930年間,其中兩幢為建於十九世紀的新古典主義建築。

46

哪吒廟

位於大三巴牌坊後右側,創建於1888年,改建於1901年,廟內供奉哪吒。哪吒廟與周圍建築相比,像一個建築小品,它不和舊城牆及大三巴牌坊競爭墩厚和雄偉,而是通過簡單裝飾材料以不同的虛實對比手法,體現其輕巧別緻的形象。 線上虛擬實景(VR)

47

哪咤古廟(柿山)

哪咤古廟(柿山),倡建於清初,於清光緒廿四年(1898年)進行過重修擴建。該廟實為一座以六根石柱支撐的方形風雨亭。廟內右側有一嬌小玲瓏的人字坡頂神龕,上有以麻石雕琢而成的石龕、神枱和香爐。神龕旁有一塊天然大石,相傳三百多年前哪吒太子曾在此石上顯靈。廟的左側有一有頂過廊,過廊下鑲有一塊露天石碑,碑上記...

48

恩尼斯總統前地

恩尼斯總統前地串連路環舊市區的重要街道,面積不大,廣場是為了紀念首次到訪澳門的葡萄牙總統恩尼斯而命名。有趣的是,前地中央豎立了一尊愛神丘比特雕像,曾經吸引電視台到此為劇集取景。廣場內種植多種植物,綠樹成蔭,被當地居民稱之為「花園仔」。 在恩尼斯總統前地周邊有多間地道的特色美食、魚產品及社區小店,如葡...

49

馬禮遜教堂

馬禮遜教堂位於與東方基金會新會址相連的墓園內。這座基督教禮拜堂,建於1821年,曾於1922年重修。 教堂的窗門為拱形設計,別具匠心,教堂門前亮有別緻的小圓燈,周遭環境清幽脫俗。在這座本澳最古老的基督教傳道所內,只置有十張長椅,教堂頂部保持著年代久遠的屋樑,屋椽與兩把長吊扇,十分別緻有趣。

50

基督教墳場

闢於1821年,原稱東印度公司墳場,是澳門第一座基督新教墳場。墳場內的馬禮遜小教堂,是澳門第一座基督教傳道所。造型仿羅馬建築風格,為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在澳門早期的典型實例。

51

崗頂前地

崗頂前地古稱磨盤山,該地段雖然不大,但自然環境清幽典雅,人文宗教景觀薈萃,著名的建築物有聖奧斯定教堂、崗頂劇院、聖若瑟修院、何東圖書館等,加上由碎石鋪成的波浪圖案路面,散發着濃郁的歐陸情調。

52

康公廟

因往時廟前瀕海,相傳有木製康王神像浮至,居民乃建祠奉祀,後於咸豐十年(1860年)建廟。廟內供奉康公真君、南海廣利洪聖大王、西山金聖候王、六祖聖佛及華佗先師等神佛。

53

望廈山市政公園

望廈炮台座落在澳門北部的望廈山,於1866年竣工。直到 1960 年炮台才停止使用。 此處現已改建成望廈山市政公園,四周環境十分優美,山路林蔭處處,遍植花木。這裡的羅馬式廣場、噴泉、人工湖、瀑布、長廊等與古老的炮台相互襯托,是一個旅遊的好去處。

54

望廈山房

葡式別墅“望廈山房”前身為公務員宿舍,由獨棟小屋並排而成,外牆以粉綠色及白色為主軸,內部空間小巧雅緻、氛圍舒適閒逸,是駐足欣賞作品的理想空間。修復期間,文化局完整保留其建築立面和外觀,並維持其前後院的空間特色,規劃用作舉辦視覺藝術類型展覽和相關活動,豐富該區的文化資源,推動社區...

55

望廈炮台

望廈炮台座落在澳門北部的望廈山,於1866年竣工。直到 1960 年炮台才停止使用。 此處現已改建成望廈山市政公園,四周環境十分優美,山路林蔭處處,遍植花木。這裡的羅馬式廣場、噴泉、人工湖、瀑布、長廊等與古老的炮台相互襯托,是一個旅遊的好去處。

56

望廈聖方濟各小堂

建於1907年,1938年重建,這座規模小但具有吸引力的教堂位置很接近望廈山,鄰近建有一所老人之家。教堂內部環境簡單而寧靜,設有一座黑色大理石祭壇,高聳的窗戶沿牆而建;教堂外圍則是舒適的庭院。

57

望德聖母堂

望德聖母堂又稱聖拉匝祿堂,是澳門最早的一間華人教堂,在大堂前地的主教座堂建立以前,曾是澳門主教的座堂,為澳門教區成立後第一座主教座堂。每逢新任主教到澳就職,必先到望德堂領取法杖,以行使其權責。因此,望德堂在澳門天主教人士中享有崇高之地位。 由於昔日在教堂後側曾設有痳瘋院,故有人將教堂稱作瘋堂廟。 1...

58

通訊博物館

澳門郵電局轄下的通訊博物館是集文化、科學和技術特性的互動型博物館。通訊博物館秉承「勇於嘗試,敢於發現」的信念,致力提倡「開心.活學.通訊博物館」。 通訊博物館接待處和商店為參觀者提供展覽活勳和設施租賃等查詢服務、銷售澳門集郵品及提供—般函件郵寄和匯款服務。郵政與集郵展區展示了與郵政局歷史...

59

港務局大樓

暫停開放

1874年建成,原稱摩爾兵營,俗稱水師廠,由一位意大利人卡蘇杜(Cassuto)設計,是當時由印度來澳的警察的營地,可駐二百多名官兵。現為海事及水務局的辦公大樓。

60

菩提禪院

菩提禪院是氹仔最大的廟宇,雕樑華飾、建築宏偉,禪院內供奉全澳最大的釋迦牟尼佛像。該尊釋迦牟尼佛像連底部蓮座高5.4米,重約六噸,以青銅鑄造,佛像左手平放、右手平舉,法相尊嚴慈祥。 禪院佔地廣闊,除了有大雄寶殿及多個殿堂外,還有素菜餐廳,遊客可在此品嚐美味的齋菜。

61

華士古達嘉馬花園

位於得勝馬路、東望洋街、東望洋斜巷之間,皇都酒店的門前,有一座銅像矗立、綠草如茵的花園,這就是華士古達嘉馬花園。 花園始建於一八九八年,由葡國工程師鴉寮努尼士設計,為紀念葡萄牙航海家華士古達嘉馬而建。園中栽植富有南國特色的樹木,排列整齊,盆花點綴,木椅設計於其中,堪供休憩。花園更附設有兒童遊樂場,供...

62

郵政總局

位於新馬路議事亭前地側的郵政總局,原址是中國慈善機構「同善堂」。1929年,由澳門歷史上第一位考取海陸工務廳總策劃師的華人陳焜培設計,於現址屹立的大樓,極具古典風格,多年來為澳門人提供郵政及儲金服務,隨著時代發展,今日的郵電局更提供電子郵務、推廣等服務。遊客入內參觀時,可以選購喜愛的郵票,寄送澳門特...

64

媽祖文化村

由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策劃興建的媽祖文化村,其主體建築 - 天后宮早前舉行落成慶典。天后宮的建築風格按照中國古建築的傳統規制設計和建造,是集閩南古建築藝術、宗教、民俗、文化、休閒等價值於一身的旅遊設施。 而文化村天后宮梳妝樓工程亦於03年12月10日舉行上樑儀式。梳妝樓是媽祖日常起居之所,是天后宮建築...

65

媽閣廟

媽閣廟是澳門現存廟宇中有實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廟宇,也是澳門文物中原建築物保存至今時間最長的。該廟包括「神山第一」殿、正覺禪林、弘仁殿、觀音閣等建築物。早期稱娘媽廟、天妃廟或海覺寺;後定名「媽祖閣」,華人俗稱「媽閣廟」。

66

媽閣廟前地

媽閣廟前地位於著名的媽閣廟前,頻臨內港,前地由著名的葡萄牙小石磚鋪設而成,主要有土紅及深灰兩種顏色。石磚鋪設成波浪形態,配合臨近江流,整體感覺渾然天成,極富海岸城市風情。

67

新八佰伴百貨公司

新八佰伴百貨公司位於澳門中區,貨品種類除日本產品外,更擴展至世界各地之產品,提供不同種類的男女服裝、化妝用品、兒童及嬰兒用品、運動服裝及用品、寢室用品、家居用品及電器等等,是本地人及遊客購物的主要地點之一。

68

聖安多尼教堂

約建於1558至1560年間,是澳門三大古老教堂之一。澳門早期的教堂大多經歷烈火洗禮,聖安多尼堂也不例外,今天我們看到的教堂是1930年重修後的規模。葡人婚禮多在此舉行,華人因此將之稱為「花王堂」。

69

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

聖若瑟修院於1728年由耶穌會士創辦,在二百多年的辦學過程中,修院培養了許多中國和東南亞各地的教會人才,被老一輩的澳門人稱為澳門天主教的「少林寺」。與修院毗連的聖若瑟修院聖堂於1758年落成,本地人稱它為「三巴仔」,具有巴洛克建築風格特色。

70

聖奧斯定教堂

由西班牙奧斯定會修士於1591年創建。教堂最初的建築非常簡陋,教士們便用蒲葵葉覆蓋屋頂來遮擋風雨;每當大風吹來,蒲葵葉便隨風飛揚,華人遠遠望去,覺得這情景像龍鬚豎起,就稱教堂作「龍鬚廟」。

71

葉挺將軍故居

葉挺將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和傑出的軍事家,澳門是其故居的所在地。為表揚其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偉大貢獻,特區政府自2006年起對葉挺將軍故居進行了多次修復、豎立雕像及設置展覽,並於2014年5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 「葉挺將軍故居」是一座樓高兩層的西式住宅,連屋前花園,地段總面積約一百八十平方米...

72

路氹歷史館

展覽陳列內容豐富,一樓主要透過路環出土文物、氹仔前海島市政廳地下室石結構遺址、離島各村落之變化和宗教文化等,讓觀眾掌握早期路氹歷史及文化。二樓展覽主題各異,分別介紹前海島市政廳歷史、農業及部分手工業概況、路氹建築特色和路氹近年發展的方向,令觀眾對路氹近現代政治發展及經濟生活有深刻的認識。 虛擬實境

73

路環三聖宮(金花廟)

三聖宮又稱金花廟,早於同治四年(1865年)已建成。廟宇建築規模較小,只有一進深,從門外對聯可以得知路環的舊稱鹽灣以及曾經產鹽的歷史。昔日,路環有「鹽灶」、「鹽灶灣」及「迴瀾」等別稱。三聖宮供奉金花娘娘、觀音娘娘及華光大師。二百多年前,漁民搬金花娘娘神像到路環興建廟宇,三聖宮因而建成。相傳金花娘娘有...

74

路環山頂公園和媽祖像

路環山頂公園位於疊石塘山山頂。從石排灣郊野公園南邊的路環高頂馬路可以到達路環山頂公園。沿路環高頂馬路行走,經過釣魚區和路環樹木園以及路環步行徑的主要入口處。疊石塘山山頂上矗立著一尊媽祖像。這是迄今全球最高的漢白玉媽祖像。塑像由一百二十塊漢白玉石雕刻而成,身高 19.99 米,寓意澳門在一九九九年回歸...

75

路環天后古廟

天后古廟被認為是離島最古老的廟宇,約建於1763年。廟內仍保存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鐘,以及在四方亭上的「德垂澤國」牌匾和酒船。廟宇建築橫連三間,前後兩進,由山門及四方亭之間隔開。四方亭又稱拜亭,昔日曾用作社區議事場所。天后信仰在澳門十分普遍,漁民深信天后能保佑出海作業的人。

76

路環聖方濟各聖堂

建於1928年,這座小教堂的建築形式類似澳門一般教堂的巴洛克式建築。教堂的外牆為白色,橢圓形窗戶及一座鐘樓,教堂前有一座紀念碑,以紀念當地1910年戰勝海盜一役。 教堂內本有一銀色骨箱,自1978年起移入,箱內盛載著聖方濟各的手骸聖鐲,現時已被送到聖若瑟修院收藏。聖方濟各在四百多年前跟隨傳教士自日本...

77

路環圖書館

路環圖書館約建於1911年,前身為路環議事公局學校。路環圖書館為區內居民提供舒適的閱讀空間,建築物樓高一層,與附近建築物風格相配,環境清幽宜人。 除可漫步堤岸,旅客亦可選擇租借單車漫遊舊市區,若細心察看,還會發現不少昔日與漁業相關的有趣街巷。

78

路環碼頭

路環碼頭曾於1873年修建。在路氹連貫公路及嘉樂庇大橋尚未落成的年代,路環碼頭是澳門的公共交通碼頭,作為小輪由路環往返澳氹的停泊處;昔日亦有定期航班開往內地,因此碼頭一旁設有海關管理。路環碼頭昔日曾是澳門主要的碼頭之一,隨著大橋及道路興建,其作用已不復再,令人懷緬。 站在路環碼頭,海產乾貨陣陣香氣撲...

79

路環觀音古廟

觀音古廟約建於嘉慶五年(1800年),根據廟內碑文記載,廟宇由船戶集資興建。觀音信仰在澳門十分普遍,相傳觀音大士擁有慈悲為懷的善心,庇佑漁民出海平安歸來。觀音古廟歷史悠久,二百多年來默默守護著路環市區,同時見證著社區內的發展與變遷,與天后古廟、譚公廟及三聖宮合稱四廟,坊眾亦組成四廟慈善會管理廟宇的相...

80

嘉模聖母堂

位於氹仔嘉模前地的嘉模聖母堂,建於1885年,曾於1985年重修,是氹仔唯一的天主教堂。面臨大海,風景優美。教堂建有公園,種有植物,並設有石亭、石凳,供人休憩,是人們遊樂歇息的理想場地。

81

蓮峯廟

蓮峯廟位於提督馬路,是澳門著名禪院之一,建於明朝,距今已有近四百年歷史。佔地遼闊,古樹婆娑,廟貌莊嚴肅穆。 蓮峯廟古名「天妃廟」,規模較小,供奉天后娘娘。從清朝時代起多番擴建,修葺而成今之規模。 現時主廟供奉觀音天后,此外,尚有武帝殿、仁壽殿、醫靈殿、神農殿、沮涌殿及金花娘娘痘母殿。 廟內有一石荷池...

82

蓮溪廟

蓮溪廟位於新橋永樂戲院側,創建至今已有二百餘年歷史,內裏供奉菩薩甚多,香火亦鼎盛。 蓮溪廟以其所在之地為名。澳門地形,宛似蓮花,故稱蓮島,由大陸通澳門之路視為蓮花莖,莖盡處有山拔起,稱蓮花山,又叫蓮峰。蓮峰之陽,昔有溪水一道,流於新橋坊間,稱作蓮溪。廟則建於溪之右岸,故稱蓮溪廟。 此廟始建於道光年間...

83

鄭家大屋

鄭家大屋約建於1869年前,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是一院落式大宅。建築雖主要以中國形制構建,但卻處處體現中西結合之特色,中式建築手法主要表現於屋頂、樑架結構、內院中多樣的窗戶,還有趟攏門等;而受西方或外國影響的則印證於一些室內天花的處理、門楣窗楣的式樣、檐口線,以及外牆之抹灰。 線上虛擬...

84

鄭觀應紀念館

鄭觀應 (1842─1921) 原名張應,又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別署羅浮偫鶴山人等,祖籍廣東香山縣雍陌鄉(今屬中山市),是中國近代揭開民主與科學序幕的啟蒙思想家,也是實業家、教育家、文學家、慈善家和熱忱的愛國者。鄭氏於澳門的故居――“鄭家大屋"編纂的《盛世危言》為中國近代思想巨著,先...

85

魯班先師木工藝陳列館

魯班先師木工藝陳列館位於庇山耶街39至41號之間的上架行會館內,2015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 上架行會館是澳門早期成立的行業會館之一,建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為頌揚魯班的貢獻,展示澳門傳統的木工藝,增進市民對傳統木工藝及行業會館的認識,活化利用澳門具重要文化價值的建築物,文化局與上架木藝工會...

86

澳門大熊貓館和珍稀動物館

澳門大熊貓館位於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內,建築佔地約3,000平方米,整個建築利用現有的地形結合建築的特性進行設計,依山而建,呈扇形的分佈。 館內設有兩個面積各約330平方米的室內活動區和一個面積約600平方米的室外活動場,以供大熊貓活動之用。室內活動場地的旅客參觀區設有兩條高低分佈的觀光廊道,可以同時...

87

澳門大賽車博物館

旅遊局轄下的澳門大賽車博物館於2021年6 月1日正式開幕,擴建後的澳門大賽車博物館樓高四層,總建築面積較之前的大賽車博物館增加六倍至約16,000平方米,為參觀者提供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相關知識、娛樂、休閒和學習體驗等。是次改建工程,榮獲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88

澳門中央圖書館

初期附屬於利宵中學,館址設於聖奧古斯定修道院。該館發展歷程艱辛,於1917年至1929年間先後搬遷至聖約瑟修院、峰景酒店大樓、塔石殘疾人收容所及市政廳(市政署前身)大樓,然後經歷了一段較長時間。及至1983年,遷至荷蘭園大馬路一幢古典建築物內,遂後發展壯大至今。 周邊與文化局大樓、澳門檔案館及塔石藝...

89

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

為了祝賀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包括國務院及三十二個省、 自治區、 直轄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分別向澳門同胞送上了衷心祝福和吉祥的賀禮。 這些賀禮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藝術韻味,具有特殊意義。

90

澳門林則徐紀念館

1839年9月3日,在廣東主持嚴禁鴉片的欽差大臣林則徐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在蓮峯廟接見澳葡理事官,宣佈恩威申明禁令。嚴禁鴉片,得到澳葡當局和保衛澳門方面的合作,充分行使了中國對澳門的主權。 林則徐紀念館於1997年11月在蓮峯廟內落成。館內藏有虎門銷煙、澳門昔日風貌等圖片,以及林則徐和朝廷之間的通訊資料...

92

澳門科學館

澳門科學館由建築大師貝聿銘及貝氏建築事務所設計,建築物的整體建築面積約為20,000平方米,由展覽中心、天文館、會議中心三部分組成。 展覽中心 展覽以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並重的互動展品為主,讓參觀者從親自動手的過程中享受探索科學的樂趣。 天文館 擁有全球首間達到8,000×8,000像...

93

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

座落於南灣新填海區,塔高338米的旅遊塔,是一個集旅遊、觀光、表演、會議、展覽、購物、餐飲、娛樂及通訊於一體的綜合設施。 塔樓離地面223米,樓高達四層,包括兩層高的觀光主層,內有玻璃地面,可從觀光層鳥瞰澳門;還有一個可容納250人的旋轉餐廳,視野55公里,讓人盡覽澳門地區、珠江三角洲和部份香港離島...

94

澳門茶文化館

澳門茶文化館位於盧廉若公園內,佔地一千多平方米,外觀設計中西合壁,份外別緻,包括地庫、一樓展覽廳及二樓,佈置清幽雅靜。該館以不同形式舉辦各類展覽及茶文化活動,來展示澳門茶文化及中西茶情風貌,及至推廣世界茶文化知識和對茶文化的研究。 (照片: 市政署)

95

澳門國父紀念館

紀念館原是孫中山先生家人的寓所,是一幢富有回教色彩的建築物。於1958年才闢為「國父紀念館」。 館內陳設的是孫逸仙先生在澳門行醫及在廣州出任大元帥時所用的家具和物品。此外,還珍藏了一些孫中山先生留下的真跡以及革命烈士們的合照。館側的花園裡,矗立著一尊國父的銅像,以供遊人瞻仰。

97

澳門博物館

澳門博物館是一間展示澳門歷史和多元文化的博物館,館內的展品以其豐富和深刻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展示數百年來澳門的歷史變遷,講述來自不同國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在澳門和平共處的生活。 博物館的一樓展區介紹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在十六世紀葡萄牙人到達澳門之前各自的發展歷程、澳門的早期歷史、中國人與葡萄牙人在...

98

澳門當代藝術中心.海事工房1號

澳門當代藝術中心.海事工房1號(原稱嘉路士一世船塢機械室)位於媽閣區,是昔日政府船塢的機械部,為當時造船及修船的地方,在澳門歷史上具有其特殊的歷史意義。 海事工房1號定期邀請各地優秀的藝術家展出作品,並與表演藝術團體合作,舉辦實驗性表演藝術項目,融合視覺藝術展覽及表演藝術,讓該區以新的面貌呈現澳門的...

100

澳門檔案館

珍藏大量關於葡萄牙海外探險、澳門與歐洲、中國、日本以及東南亞國家之間有關政府、城市、宗教和民間方面的信函、書籍和手稿,其中從1587年至1786年間的最具歷史價值的史料都以縮微膠卷存放。 澳門檔案館位於荷蘭園大馬路,塔石球場對面的一排建於二十世紀初、具典型歐陸風格的建築群內。這些兩層高的樓房經過重新...

101

澳門藝術博物館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澳門藝術博物館(藝博館),成立於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九日。總面積一萬零一百九十二平方米,展覽面積逾四千平方米,是澳門規模最大的文物藝術類博物館。澳門藝術博物館樓高五層,館內有各類展覽空間:四樓以展出中國傳統藝術為主、三樓主要展出藝博館館藏、二樓設有大型專題展覽廳。而毗鄰的澳門回歸...

102

盧家大屋

位於大堂巷七號住宅,是澳門著名商人盧華紹(盧九)家族的舊居。據屋內左次間天井檐口的題詩年份顯示,約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落成。盧家大屋是用厚青磚建造的中式兩層建築,是典型的中式大宅,也是晚清時期粵中民居溫婉纖細建築風格的典型。 線上虛擬實景(VR)

103

盧廉若公園

盧廉若公園是澳門公園中最具中國蘇州園林風韻的名園,建於十九世紀。公園內亭台樓閣、竹林假山、紅荷飛瀑、池塘橋榭、曲徑迴廊,均以正中央的涼亭為軸心,江南景色令人陶醉,盡顯中國建築之美韻。 公園以「春草堂」水榭廳為建築主體,通過堂前的一口池塘、迂迴的曲橋、挺拔的石山、幽靜的竹林、淙淙的瀑布、交錯的迴廊,構...

104

龍環葡韻

「龍環葡韻」是澳門八景之一。「龍環」是氹仔舊稱,「葡韻」是指這裡葡萄牙建築風韻,包括海邊馬路的多座葡式住宅、嘉模教堂、公園等一帶如詩似畫的迷人景致,其中以五座碧翠凝綠的小型建築最具代表性。 這幾座建築早於1921年落成,曾為高級官員官邸,也是具代表性的土生葡人住宅。1992年,該五座建築被評為具建築...

105

螺絲山公園

螺絲山公園位於鮑斯高學校對面一個植滿茂密樹木的山丘上,是一所建築與設計皆獨特的公園。 公園依山建築,風景優美、林蔭處處。公園最高處建有一座螺絲形的石山,隨著石山的迴遊路可直登此石山之頂,在此向下遠望,澳門黑沙環區及漁翁街一帶景色盡入眼底。螺絲山公園亦是以此座石山命名。 公園年前曾修葺改建,除保持一向...

106

藝園

沿友誼大馬路,即由葡京酒店一直至金麗華酒店,有一個外形狹長的公園,名為藝園,將何賢公園與宋玉生公園分開。 園內有大片綠化帶,並且設置了富抽象感的現代雕塑,為該區增添了時代氣息。

107

譚公廟

位於路環十月初五街尾,與中國大陸小橫琴島極接近。該廟建於清同治年間,距今已有百多年,是路環香火最盛的廟宇,廟內除供奉譚仙聖外,更加置有一隻由鯨骨雕製而成的龍舟,是一件已有百多年歷史的文物。據說摸過鯨骨會行好運,故善男信女進香後必順便一摸龍骨。而在廟外一塊刻有「鵝」字的巨形大石,亦為區內一個特色標記。

108

關前正街及關前後街

關前街的名字源於昔日曾是管理澳門對外貿易的海關,現這一帶開發成特色老街。該區仍保留本澳傳統產業的商舖,如神香、二手舊物和古董等,也有一些店舖翻新成特色咖啡店和文創店等,且不定期舉辦活動與文創市集,吸引旅客到訪。 擴增實境 關前薈 -->

109

議事亭前地

本地居民又稱此地為「噴水池」。開埠至今議事亭前地一直是澳門的市中心,兩側建築建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1993年,前地一帶鋪設黑白色碎石地面,並砌成波浪形圖案,襯托周圍顏色鮮艷的文物建築,互相輝映,使前地一帶顯出濃濃的南歐風情。

110

饒宗頤學藝館

饒宗頤教授是享譽國際的漢學家,文、藝、學三者兼備,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大師。饒教授與澳門因緣深厚,一直關心及支持本地的文化事業,捐贈書畫著作予澳門文博機構收藏。澳門特區政府設立「饒宗頤學藝館」,向公眾介紹饒教授的學藝成就,及推廣中國文化和藝術。「中流自在心 - 饒宗頤教授捐贈書畫展」同期於館內展出。

111

戀愛巷

戀愛巷的名字源於其葡文名稱 「Travessa da Paixão」,其中「Paixão」即英文的「Passion」,是「熱情」的意思。當年葡萄牙人選用此名,原意是想表達信徒對天主的虔誠熱愛,但後因翻譯上的美麗誤會,造就了「戀愛巷」這個唯美的街名。如今,戀愛巷因其特殊的名...

112

觀音古廟及城隍廟

觀音古廟始建於明朝,由三所殿宇組成,分別有觀音殿、金花痘母殿及呂祖殿。由於當時古廟的規模較觀音堂小,所以亦稱「觀音仔」。 在觀音古廟旁邊的是城隍廟,約建於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原本屬於觀音古廟的右側殿,後來獨立成廟,是澳門唯一一座供奉城隍的廟宇。

113

觀音堂

觀音堂又稱普濟禪院,是澳門三大禪院中規模宏大、歷史悠久、佔地廣闊、建築雄偉的一家。建於明朝末年,距今約三百六十多年,廟貌巍峨,深入三進,橫連幾座。 觀音堂之名聞遐邇,除在於其悠久歷史以外,更是簽署中美「望廈條約」的地方。 禪院為中國古翬飛式的佛教建築,具中國名山古剎的特色,禪院的首座是大雄寶殿,次殿...

114

觀音蓮花苑

暫停開放

位於宋玉生公園和何賢公園盡頭對開的人工島上。 觀音像高20米,由青銅製成,觀音蓮花寶座是一所佛教文化中心。中心內的展品為觀眾提供了有關儒家學說、佛教和道教等思想和宗教方面的資料。 觀音蓮花苑內除出售與蓮花苑及澳門博物館有關的紀念品外,還出售文化局的書籍和刊物,如有關澳門歷史的著作、檔案資料、文學作品...